Print

服企切勿将中国名牌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免死金牌”

发布日期:2010-08-14 来源:服饰穿搭日记

在中国的商业环境里,很多的评选往往都很容易让人想到“黑幕”、“背后交易”等等字眼,这其中有评选本身的商业化泛滥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因素,但也有被评选者本身实力不够与弄虚作假的原因。

  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各行各业竞争相当激烈。有的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立足,采用“野蛮竞争”的方式来达到应有的效果。“野蛮竞争”是指企业违反游戏规则,用各种手段打击对手;用一些非常手段来达到目的,比如商业贿赂等。“野蛮竞争”可能渗透到任何领域,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中国名牌”企业参与了“野蛮竞争”。

  “中国名牌”企业也是企业,逐利是商人的天性。可能正是由于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美誉”后,它的生产量将比同行业中没有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高,为保障供应,采用“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手段来保障供应和赚取高额利润。任何一个企业也不愿意这样自拆招牌,企业“野蛮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原始积累”,等到将自己的“原始积累”储备充足以后,必然还是会回到正规道路上来。还有的企业可能自身存在管理漏洞,导致生产出不合格产品的可能。比如,有的企业将自己的“名牌”授权给其他的企业代理,被授权的企业如果对“名牌”不负责任,也是市面上涌现出不合格“名牌”的原因。

  在中国名牌服装评选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重复着这条“规则”。而规则产生的背后,是因为荣誉带来的诸多优惠与便利。按照评选规定,凡是被评上“中国名牌”的企业,可以享受到税收和产品免检的诸多优惠政策,而这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直白一点,就是钱,这是十年来中国名牌屡上“黑名单”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有这些优惠政策,很多企业看到了甜头,有的企业为了评上名牌不择手段,但其实它可能根本无法达到名牌的标准。这就难免导致中国目前的名牌服装其实名不副实。

  而在利益的驱使下,那些评选出来的中国名牌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荣誉,就会想方设法让其发挥最大效用,于是,滥用“中国名牌”称号便成了一种非正常的常态。比如,我们会经常发现如果某个品牌的衬衫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这个企业就会钻空子把“名牌”应用到它所有的其他类别产品中。而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情。

  这就要求,名牌评选出来以后,要有有效的制度进行监督和约束,规范企业的宣传和使用行为。但现在,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恰恰就缺少了这么一种监督和约束体系,并且后续的管理没有跟进。

  监督的缺位很大程度上将造成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只看眼前,以为评上“中国名牌”就万事大吉。创名牌不容易,要守住名牌才是真正的不容易。“中国名牌”不是“免死牌”,评选上的企业更应该自重。

  原文章地址:https://www.pinpaifushi.com/fushinews-8231.html

  服饰穿搭日记打造品牌服饰互动平台,提供知名休闲服饰品牌介绍、潮流服装搭配技巧、服饰搭配方法、服装品牌加盟、服装网上代理招商,领引服饰品牌网络营销领域的新趋势,服饰穿搭日记与您沟通无限!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13732630345

  24小时在线QQ客服:240805315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tesexiu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tese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