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流行/时尚/搭配 » 穿衣搭配 »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我来答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和服(吴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江户时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现在的桑拿很相似。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汤帷子被称为“和服”始于江户时代。

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于是,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从价格上来说它和真正出席宴会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万日币左右,而一般的和服则至少要100万。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国"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

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
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南亚的中国唐代服装的影响。但是在裁剪和制作上,和服却有其独到之处: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因为,它可以因人而异,在腰间调节尺寸。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

不仅如此,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女性的和服为例,这种"小异"主要表现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对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点缀有精致的花纹,它是中年妇女的礼服,一般在比较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宴会时穿着。

3."色留袖"是有各种颜色的和服,穿着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轻,也是隆重场合时穿着的礼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妇女的传统服装,比较豪华,一般只在庆贺典礼、毕业,以及新年时穿着(今天,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很少有人穿着这种和服)。
所谓"振袖"就是长袖,往往长达1米左右,垂至脚踝。

5.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色无地"的和服,在平时穿着。"色无地"没有花纹图案,但有颜色。

通气,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开合。不过,这种开合,尤其是衣襟的开合,有许多讲究。不同的开合,具有不同的含义,显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艺人在穿着和服时,衣襟是始终敞开的,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这种穿着方式,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显示一种含蓄的美,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则须将衣襟合拢。但即使是合拢衫襟,其程度也有讲究,并以此显示穿着者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

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事实上,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教室"。

【和服的历史】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 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1.奈良时代: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着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 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总体而言,奈良时代的服装色彩还是较为简单的。 平安时代: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国风的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其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2.镰仓时代: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当时,元朝统一中国,并连续十次侵犯日本:日本人为了便于战争,服装又回复朴素,宽袖又变回窄袖。

3.室町时代:室町时代,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二万种),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而女装则更朝简单化发展。

4.桃山时代: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5.江户时代: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其时,男装、女装虽有变化,(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我们现在今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和服的美术】

日本的绘画史一直是与中国的美术史同步的,特别是在中国唐代的时候,佛教艺术传人中国及日本,无论是寺庙中的壁画塑像还是生活中的肖像画,两个国家都有相似之处。

真正反映日本和服的绘画作品主要是日本的风俗画。日本的 风俗画兴起于室盯时代(1392-1573年),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当时有许多中国的风俗画传入日本,如反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生 产过程的《耕织图》,被日本画家作为一种模式来效仿,以致日本 也出现了许多版本的《耕织图入有狞野永纳本,也有和歌山县高 野山遍照尊院的彩绘屏风《织图》等。但日本风俗画的真正兴起是在江户时代,当时虽然有一派古典画派专以传统物语为绘画题材,如源氏物语、净琉璃物语等都相继出现于当时皇宫贵族的屏风上,这种传统题材一般用传统的绘画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穿着的都是当时宫中的华丽衣服,造型风格有些类似有职雏人形。 但当时更多的是同时绘于这些屏风上的风俗画,这是江户初期 (16世纪初)的一大特色,其绘画中心在京都,当时正值广仁文明之乱之后,京都的经济正在复兴,作为复苏象征的明广九年的 园祭活动也在京都一年一度地举行,正因为如此,一系列的屏风图大量出现,如狞野永德的《洛中格外图》,此图有三种版本,盯田本、历博乙本、上杉本,此外还有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洛中风俗图》屏风(17世纪前半)、静嘉堂文库的《四条河原游图》屏风,这些屏风的题材颇有些类似于唐代的游春图,但人物更为众多,场面更为宏大,其中突出的是歌舞伎的内容。如四条 河原和六条柳叮。前者是歌舞伎兴起的中心地,后者是游女歌舞 伎云集的地方。开创于庆长八年(1603年)的北野社头歌舞伎在一夜之间流行起来。庆长末年在四条河原常设舞台,供六条柳町游女们来表演,当时有大量的文字记载了这一风俗,当地成为京都的文化中心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和服的穿着情况。

但是,歌舞伎的盛况为当政者所反感,宽永十六年政府下令禁止歌舞伎,所以在宽永年间大量增加的是室内游乐图。

到江户中期,与风俗画相对应的是桃山时期的浮世绘,浮世绘是从室内游乐图中抽出单独的一个美人进行描绘,这种形式在宽文时代特别流行,因此称为宽文美人图, 其中的《八千代大夫图》是特别优秀的作品。

17世纪中叶,在江户的出版物中出现了版画插图,绘制这些插图的称为板下绘师,大多都是无名的绘师,其中脱颖而出的是菱川师宣(-1694年),师宣曾担任进原西鹤《好色一代男》江户版的插图作者,其中的每一幅插图都能独立欣赏。师宣是一枚绘的创始人,他所作的《见返美人图》中的美人身穿红色小团花地的刺绣大团花图案的和服,美人回首,巧笑倩今,极为动人。

明和二年(1765年)开始流行以俳人为中心的绘画。用豪华的多色摺招版画来制作,其中优秀的作者是铃木春信(1725-1770年),其版画有如锦之美,故称锦绘,其所绘美人尤以柳腰为美,风靡一时。春信以后的美人画代表有胜川春章、鸟居清长等,但最为有名的浮世绘大家则数喜多川歌磨(1753-1806年),其画大多是半 身绘或大首绘,如《妇人相学十躯》等。此后有许多反映蚕桑或纺织生产的风俗画也用了这种浮世绘的风格,画中的女性穿的则是下层劳动妇女的和服。

日本到现代还有美人画这一专门画派,所画大多都是穿和服的日本妇女。

从明治三十年开始,日本的画家开始创造了新的美人画法, 大约可以分成三个流派,一是从浮世绘中脱胎而出的近代美人画派,以关东镝木清方为代表;二是以贵妇和上流社会的太太们为主的美入画,以圆山四条为代,其中上衬松园的作品中有着成群的穿和服的日本太太,丰姿绰约,脸庞丰润,所描绘的和服制作方法也十分清楚,是绞缬还是友禅,都能分清;三是东西合壁的美入画,以西洋画的风格来描绘穿着和服的日本妇女。

上述与和服有关的美术作品。不但保存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和服的色彩、面料、图案、款式和配饰,还反映了和服的穿着方法,以及穿了和服的日本人的举手投足的千姿百态。此外,这些作品事实上是艺术家眼中的和服,流露了艺术家及其同时代人对和服的态度和感情。

【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1.留袖和服: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妇女使用;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

2.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

3.访问和服: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4.小纹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因为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于半正式晚会的礼服。

5.丧服: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礼时穿。

6.婚服:结婚时穿的礼服。

7.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8.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9.素色和服: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10."付下"和服: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11.十二单:乃是古代妇女进宫或节会时所穿的盛装礼服。分为唐衣、单衣、表著等,共十二层

【和 服 的 穿 法】

和服的穿法

练习和服的基本穿法,熟练后,会穿得很漂亮。如果让别人穿,穿时容易,解时难。 穿出和服的韵味要掌握以下要点:

首先第一步是穿上足袋(袜子),然后按顺序整齐穿上,带子不能系得太紧。

1. 披上和服,把内衬衣的袖子套进和服袖里。把和服的背缝调整到后背中心,然后用夹子把衬衣与和服的领子固定住。

2. 用手提起领子并调整下摆的长度,以不接触到地面的长度为止。

3. 打开和服把前领放到腰骨的位置,决定正面的幅宽。和服边缘与身体侧边对齐为宜。

4. 决定幅宽后,慢慢把正面打开,接着把底面合身定宽,然后把右手所拿着的领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摆线程倾斜状。

5. 重复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领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注意不要错位。腰间出现后皱折往上调整。

6. 在腰间系上第一根细绳。带子从身体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差后线回到前面打结。

7. 把腰间的皱折拉平。手从和服袖裉下的开衩处伸进去检查和服是否被带子夹住,弄平背后多余的部分。

8. 同样把胸前多余的部分平整好,把皱折拉到腋下,两手抓住两袖边,轻轻拉袖口。

9. 检查两领子是否整齐交差好,如有错位,把手从袖裉下的开衩口伸进去调整。领口开衩不能太在也不能太小。

10. 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细绳,多余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齐,正面重复的部分程水平状。

11. 端正腰身,在胸前系上一条叫"伊达"的小带子,因为小带子有伸缩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紧。

12. 检查胸前和后背是否有折和松懈,有的话,往腋下这边拉平整。

整体完成后用大镜子检查是否有差错,然后摘下领上的夹子。

和服带子的系法

下面介绍一种基本的系带方法,操作简单易学,使用场合较广。如果是你一个人系带的话,可以在胸前打结,然后右手拿着结子,左手拿住后背的下侧,从右方向把结转到背后。

1. 把腰带宽上下对折,贴在腰上,取好打结眼的长度,结眼长以20公分为宜。

2. 把打结眼的部份挂在肩上,剩下的部份严整地围腰两圈。

3. 围腰两圈后剩下的带子对折后与挂在肩上的一端打结。

4. 两脚稍分使身体稳定,然后用力勒紧带子。

5. 拿起打结眼的部分叠成三折。

6. 用一条绳子绕两肩一圈系好,用夹子把结眼部份固定在绳子上。

7. 把结翅部份的皱折拉平整。

8. 结翅的长度与两肩同宽,正面朝上卷好。

9. 拿起结翅,在带子衬垫上放入带枕后卷好。

10. 把结翅叠成漂亮的褶,贴在后背上。

11. 把结翅打开整理漂亮。

完成后再做一次检查调整好结翅的角度。

【和 服 的 禁 忌】

和服的着装禁忌

据说,周武王气绝后,有12人小臣分别拿着武王常穿的冕服,分头爬上各处屋顶上面,面向北方大声叫喊:"天子回来啊!"连叫三声后,又回来把冕服盖在武王身上,希望武王的魂魄可以跟了衣服回来。(想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公瑾死掉后一干人等一边用衣服招魂一边大叫"都督归来"的情形没有......) 日本也有用衣服"招魂"的习俗:人们或者在死者的枕边,或者登上房顶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挥动死者衣服大声呼唤死者回来。为死者洗用过的衣服时,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晒。洗完晾干后,必须整整齐齐叠好,收藏一段时间后再用棒敲打几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们在日常浆洗衣服时,都绝不朝北晾晒,而且夜间也不挂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这固然是节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惧这一天祭祀对象的魂灵飘游而过时附在晾晒的衣服上。新穿刚做好的衣服时,有的地区(如纪州)先将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冲绳)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单薄,身板结实"。即使不先给木柱穿,也要叠好后敲打两下再用。这都是出于担心衣服上藏有某种魂灵的缘故。收藏一段时期后用棒敲打,或者先给木柱穿,从主观愿望来讲,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灾避邪。

《无何集》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传说。由于死者去的是一个与阳世截然相反的阴间世界,所以死后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习俗,人死了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意味着死者的一切装束都与生者相反。所以,平时人们穿衣服时,最忌讳领子窝在里面,或者以后为前,以里为面。

同样,由于"万物有灵"思想,人们认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赠给最亲近的朋友,意味着把自己的魂魄也赠给了对方,足见一片诚心。有的人赠衣时,还在兜内放一枚五圆的日币,这是取五圆的谐音,表示"御缘"(与您有缘)之意,目前还存在的赠"买衣服钱"、"买腰带钱",都是这种习俗的表现。

和服的色彩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中曾将服饰的颜色归纳为四:贵色忌、贱色忌、凶色忌、艳色忌。
《礼记》载,天 服装因季节不同而颜色不同,按季节的阴阳五行,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可以这样说,日本历史上的色彩禁忌与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推古 十一年(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
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黄色、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 、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画图。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着和服时,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象征魔力。
日本现代服装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在极短的时间里取得世界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席位,逐渐形成了个性灵动的时尚风格,并以这种风格与西方时尚抗衡,完成孤独东方文化的时尚远征。日本和中国都属于东方,两者间有历史渊源且地缘相近,这使得两者之间在艺术文化上有一定程度的相同。由此,借鉴或学习日本服装设计,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日本服装设计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了日本明治时期至近现代数百年来服装的变迁与发展,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求日本服装变迁发展的重要启示,并将之应用于我国服装产业中。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日本明治时代至近现代百年来服装的色彩感觉变迁,从基底色彩、色彩嗜好转变、色彩特征变化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对日本服装的变迁,从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近现代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分析了日本服装从明治时代至近现代的服装变迁规律。第四部分,对于日本服装在影视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第五部分阐述了日本明治时期至近现代数百年服装变迁对当代中国服装行业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致使各地服装产业的联系越加紧密,但其中绝大多数的利益都由发达国家获取。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大国,仍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在服装行业中表现为,从生产制造中获取低廉利润向设计研发获取高额利润的严峻转变过程。
日本与中国曾同为封建主义农业国,但在开展明治维新(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后,日本利用极短的时间便占据世界列强的一个席位,就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了,其经济也并未崩盘,反而以极快的速度恢复,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第二经济体。从总体上看,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为影响日本服装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近现代服装变化则主要由社会转型和西方思想的影响引起。日本从明治时期至近现代数百年间,历经明治维新、关东大地震、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变出极具特色的日本服装设计体系。这种具有特色将西方服装精神和自身传统服装文化相结合的体系,是日本服装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在世界服装中心,并迸发出夺目光彩的原因。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致使我国服装产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我国服装业应汲取日本服装近明治时期至近现代数百年来的经验,进行借鉴和研究,在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其他国家服饰设计优点加以吸收。
一、日本明治时代至近现代百年服装色彩感觉变迁
(一)色彩嗜好转变
日本的生活环境、宗教、自然、风土等因素影响着日本人生来就有的色彩感觉、嗜好。从古至今,各个时代人们色彩嗜好的转变就与时代、时间的变迁所导致的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关。
在黑色、白色、黄色、赤色、青色、紫色这六种颜色之中,紫色代表着最高的地位,由于其颜色鲜艳,具有优雅的品格,因此备受尊敬,还被称为是最高道德冠的颜色[5]。此外,黄色在以前也象征着“高贵”。在现代生活中,黄色和紫色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只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使用的方面也有不同。黄色由于可视度高,与黑色组合时具有较强的对比度,因此被组合起来应用的方面大多与“警戒”相关,如施工现场,马路交通、各类工厂以及学校。黄色置于黑暗中较为醒目,时常被应用在儿童雨伞、儿童书包以及小学生上下学时佩戴的帽子上。而紫色可以通过红色和青色的调色得到,红色通常代表着“生命力”,青色则表示“安静沉稳”。因此,紫色也代表着“高贵且谦和”。
“绿色是青色的一部分。”这种说法在日本是较为常见的,在日本人看来相比绿色,青色更为重要些。但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绿色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相比现代日本人的环保观念,古代日本人则更注重对自然顺应的态度。因此即便在现在,也经常能够看到人们穿着绿色的服装。近几十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不良影响,也让日本人意识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因此引起了一场绿色风潮,在这场绿色风潮中,甚至有人将1984年的年色定为绿色[6]。
(二)色彩特征变化
1.从单一色到混合色
单一的纯色是日本人从古代至现代在服装设计中主要运用的色彩。但随着生活环境、自然、风土等因素的变化,日本人色彩感觉也并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纯色,逐渐演变出混合色。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为蓝色,除去单一的纯色,混合色品类极多。主要包括藏蓝色、紫蓝色、天蓝色、蔚蓝色、浅蓝色、带点绿色的浅蓝色、淡蓝色、钴色、靛蓝色等。由此,可发现从单一纯色转向混合浅色调是日本人色彩感觉特征的一大变化。
2.从厚重色到轻薄色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陆军军服的颜色为带有青色的茶褐色,这种颜色有时也被叫做是土黄色,土黄色与尘土有关,带着从尘土开始的寓意。但在明治时期这两种颜色不被认为是相同的,战争之中,战士们都穿着着这种较为厚重的色彩,但在战争失败后,日本士兵服装由厚重色转换为轻薄色,以彩色为基调,“避免摩擦、注重人际关系”日本人的这一思想和彩色色调的意味相一致,有利于缓解沉重的氛围,因此时至今日,日本人仍对彩色色调情有独钟。
3.民族色彩
民族色彩表示的是该民族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蓝白相间的协调色是日本的民族色彩,它起源于江户时代,最早表示平民,与当时染织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但日本的这种民族色彩并不具有独特性其他区域也有喜欢白色和蓝色相间的民族,如中国大理的白族。泰国、非洲各族以及中国的壮族和傣族则是喜爱蓝色的民族。民族色彩通常代表着国家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特性,但日本的民族色彩“蓝白相间的协调色”并不具有特定性,其民族色彩是否真实存在仍存疑。
二、日本明治时代至近现代百年服装变迁

(一)明治时代
明治 开展明治维新得以从德川幕府手中夺取大权。明治维新,是一个全面西化现代化改革运动,与此同时,它还具有着资本主义的性质。由于明治维新,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逐渐频繁,引进许多新鲜的衣料,致使纺织和服的材料变得多元化,制作和服丝绸这类材料的产量也大幅提升。布料的染色技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使和服的色彩更加斑斓,纹理更具有多样性。在此期间,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愈加密切。不少和西洋人交流多的日本人也开始穿着洋服。但洋服价格昂贵,平民负担不起,因此平民们大多穿着和服。但在这个时期,受到洋服的影响,传统服饰美的观点有所改变,日本出现两种不同的服饰,为了把西洋的洋服和日本传统服饰分隔开来,着物改称为和服。在明治维新时期,统治阶级力求全面西化,颁布了政令,要求教员、警察穿着洋服,军队的军服也改换为洋服,士兵必须穿着洋服,至此洋服慢慢取代了传统服饰和服在人民中的地位。由军服演变的男学生制服也脱胎于洋服,男性服装西化较为迅速,女性服装西化则缓慢的多。女学生通常身穿加长百褶裙或是箭翎花纹的和服,后背系上缎带,梳着西式发型,穿绑带鞋子,这在当时是一种潮流。上流女性在鹿鸣馆时期通常学习西洋妇女的样子,拿着扇子或是阳伞,穿着洋裙,说话也仿着西洋妇女的模样来。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可绑绳且色彩多样的细绦带和服外褂成为了常装,刺绣领口开始流行,领口上配花色也成为一大特点,平民和上流社会贵族的穿着样式开始相同[8-10]。
图一:明治中期裁判官服饰(1.帽子 2.上衣 3.裤子 4.靴)

(二)大正时代
在大正时代洋服取代和服成为流行的服式。男性女性服装都呈现西化特质,女学生的制服由行灯袴变成了水手服,这种改变即为传统制服加以西化后得到的。洋服取代和服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为关东大地震(1923年)。由于关东大地震的发生,粮食稀缺,社会动荡,导致烧杀抢掠时有发生。由于和服的剪裁特点及穿着紧身影响活动,因此贼人将身穿和服的女性作为抢劫的目标。东京妇女为了躲避抢劫,开始穿着洋装,并于第二年开展了服装西洋化的运动,致使洋装成为妇女的日常穿着,并逐渐取代了和服。与此同时,西服在男性间开始流行,紫色、鲑色等晕色的华丽外套、外褂在女性中流行。
图2:大正时代的女学生服装(1.发型:马尾 2.缎带 3.小袖 4.带 5.袴 6.靴)
(三)昭和时代
昭和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日本国内混乱,和服的发展,开始进入另一个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服装以实用性为主,这也为洋服日后取代和服成为日常穿着的服饰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实用的洋服变得便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而穿着繁琐的和服价格攀升,使得其不再作为日常服饰进行穿着。1965-1975新款羊毛和服面世,引起和服新一轮的流行,但在那之后和服色彩呈现变淡的趋势,和服服装业开始走下坡路,不少制作设计和服的店面开始关闭,企业倒闭,只有少数予以留存
图3:昭和时代前期京都普通家庭已婚妇女
(四)平成时代
由上述可知,和服已不再是日本人的日常服饰。平成时代和昭和时代一样,和服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穿着服饰。但在这个时期,和服开始成为参加一些重要场合、活动的服饰,并开始成为流行潮流。也就是在平成时代,和服开始被定义为重要场合、传统节日中要穿着的服饰,相比男性女性穿着的更多。现在祭典及日常场合通常会穿着浴衣,这是由于其具有凉快轻便的特质。
(五)近现代
中东战争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打响,此时物价油价都有了大幅度攀升。日本服装产业迎来了不少阿拉伯人顾客。由此,女士服装中开始出现新的样式,即带有东方异国情调的宽松服装。日本设计师设计的这种新样式,与西方传统的窄衣不同,采用了直线剪裁,这是一种东方剪裁方式。这种新样式剪裁成的衣服,具有宽松肥大,并不强调人体曲线、合身的特点。与当时石油冲击大背景下的反体制、反传统思潮相辉映。这种宽松的服装,对世人来说是一种新的选择,摆脱禁锢迎接自由。由此这类新样式服装成为了潮流,并带动西洋服饰文化,朝着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前进,往大众、多样、国际化的趋势发展。自此之后,日本服装产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进取,标志着日本服装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其服装设计中的能量逐渐迸发开来,并取得巨大影响。小莜顺子、、高田贤三、森英惠等才华超众的设计师与国际接轨,才华得以展现。在此期间,三本耀司、山本宽斋、三宅一生等用设计师名讳作为店名的专卖店和服装店开始出现,日本服装产业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立足于世界服装之林。
对于其他国家的服饰文化,日本服装业向来采取较为开放、开明的态度,他们接纳其他国家的服饰文化,但并不意味着摒弃本国的传统文化。他们的设计不但具有前卫、大胆的特点,还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注意留存本国珍稀文化这种特质让日本服装更具有独特性。八十年代,日本设计师更是将这种特质带去了巴黎,让整个法国为之震撼。层叠式、缠裹、披搭服装都是他们创造设计出的既符合国际潮流又具有东方文化特点的特色服装,这类服装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不光是在东方,更是在西方掀起了欣赏东方文化的浪潮。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服装慢慢形成自身设计风格,进入成熟期。色泽明丽柔和、款式考究雅致、面料上乘高档、适合各类体型尺码齐全、制作精良缝制工艺高超等特点,让日本服装业很快占据其国际地位,赢得国内外市场,主要是高档成衣的市场。在这之后,日本服装流行趋势及相关动态开始变得愈加重要,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潮流。1985年秋之后,东京和纽约、伦敦、米兰、巴黎称为世界五大时装之都,东京时装发表会每年两次,引领世界服装的流行趋势。
三、日本明治时代至近现代百年服装变迁规律
(一)西式服装文化自上而下渗透
日本传统服装的形态自十九世纪确定至今再无大的演变。十九世纪之前,中国唐代的服饰是日本服装设计的主要仿照对象,在模仿的过程中汲取设计优势,应用到服装设计中,与本国文化相结合,最终确定日本传统服饰的形态。明治维新的开始,在日本社会包括服装在内的各个方面播下了现代化的种子,由此日本服装业才可在短短几十年,效仿西方服饰设计特点,并将其与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世界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
日本上流社会主要以 为核心, 率先垂范了西式服装,自此整个上流社会中的贵族也接纳了西式服装,并自上而下进行渗透。在这个时期,西式服装文化在日本的发展规律即自上而下的渗透。纵观历史场合,日本女性始终处于附属地位,女性着装也更注重装饰性,不注重实用性。相比日本男装的快速西化,日本女装西化的步伐较为缓慢。推动日本女装西化发展的主要有两个历史事件,分别为东京百货大楼火灾以及关东大地震,这两个历史事件都在1932年发生,凸显出日本女装注重装饰性而不注重实用性的缺点。在这之后,日本传统女装慢慢不再作为日常服装进行穿着。
(二)由民间手工作坊向现代服装产业过渡
明治维新实行义务教育、文明开化以及中殖产兴业等举措促使日本服装业产生流变。使得日本服装业由手工作坊向现代化服装产业进行转化。由于西式服装辐射范围加大,20世纪20年代后期,西式服装学校开始逐渐被建设,短短二十年便有不少学校拥有顶尖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些拥有顶尖教育教学水平的西式服装学校促进了日本二战战败后日本女装的发展。具备顶级专业化教育水平的西式服装学校和西式服装学校所培养的设计师,是日本现代服装产业腾飞进步的基石,也正因此,日本才能跻身于世界时装之都中。
(三)从追赶世界潮流至引领世界潮流
强烈的时尚脉搏及鲜明的传统服装特色是日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表现处的特点。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日本服装设计抓紧时尚潮流脉搏,以独特的东方魅力,找准世界流行趋势,从追赶潮流,变为引领潮流,成为世界时装中独一无二的风景。在川久保玲、山本耀司、高田贤三、三宅一生这些具有突出成绩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中,人生哲学与东方审美始终是他们设计作品的基础。将人生哲学与东方审美作为基石,把新材料、先进技术以及西方新潮思想融入其中,再添加设计师自身对于服装设计的意图和个性,让服装设计达成完美融合,即东方新意与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既新颖又大胆的设计风格。日本服装设计得以不断进步,还与教育机构,特别是服装教育机构的普及有关,如:服装相关杂志、报刊、教学书籍丰富。此外还与社会稳定,工商业基础实力雄厚,经济稳定发展,服装技术教育制度有关。
四、日本明治时代至近现代百年服装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一)《艺伎回忆录》
《艺妓回忆录》中的服装款式是由柯琳·阿特伍德在日本昭和时代及大正时代服装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柯琳·阿特伍德是美国著名剧装设计师,《艺妓回忆录》中设计的服装超过两百套,影片中也正是利用变化的服装来体现东瀛文化的神秘雅致以及含蓄。“实穗”“初桃”“小百合”为《艺妓回忆录》中的主要角色,服装设计的不同也可表现人物的性格特质的差别。“实穗”由杨紫琼扮演,这是一位城府极深具有极高地位的艺妓。她的性格相对温和,《艺妓回忆录》中服饰通常采用冷色调进行设计,多为蓝、绿、灰这类色彩。“实穗”的头饰及服装上的纹样相比其他角色也更为素雅低调,由服饰特点展现人物特点、沉静稳重带有禅意。“初桃”由巩俐饰演,是与“实穗”地位相当的头牌艺妓,她的性格泼辣,刁蛮,因此体现在服装上就是服饰纹样、色彩都较为夸张,甚至手袖的长度也比其他角色更长些,如此方能显现出她独特的性格特质和头牌的地位。“小百合”由章子怡饰演,她是一位刚入行的姑娘,因此服饰多采用明度高的颜色,如淡紫、淡蓝等,此外为显示其年龄特点,还会在服装上绣制菊花、樱花来塑造人物形象,头饰也采用樱花。

图4:左为剧中“小百合”服饰,中为“实穗”服饰,右为“初桃”服饰
(二)《血疑》

《血疑》是一部体现日本中产阶级之间亲情的连续剧,于1984年第一次在我国播放。在这部电视剧中,男女主角的服装款式众多且新颖,光是女主角幸子的格子衬衫就有三四种,更别说其他各类服装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都囊括在其中,款式包括睡衣、日常休闲服、运动装、学生制服等等。如图5所示。剧中的服装样式与服装风格丰富多彩,幸子和光良夫人的服装青春、休闲,男主人公光夫服装款式不多,但具有典型代表性,如图6所示。大岛茂(图7)的服装主要以体现稳重、成熟的人物特点为主。大岛里慧(图8)的服装与其人物形象相符,追求潮流时尚,相较其他角色更为新奇流行。光良夫人(如图9)的服装也贴合其人物形象,呈现时髦、奢华的特点。《血疑》中人物角色着装多变且较为灵活,主要与人物角色心理转变及社会角色转变有关,当心理发展改变,角色身穿服饰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当社会角色发展改变,人物所穿服饰也具有相符的改变。
图5:《血疑》剧中女主角幸子主要服装样式
图6:《血疑》剧中光夫主要服装样式
图7:《血疑》剧中大岛茂主要服装样式
图8:《血疑》剧中大岛里惠主要服装样式
图9:《血疑》剧中光良夫人主要服装样式
“幸子衫”是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校服款式,在当时曾引起一阵潮流风尚,源于蒂尤尼克衫,可解释为全裙长的短洋装。之后则逐渐转化为各类组合的裤子和上衣,如图10所示,这种服装款式叫做“水手装”,是十八世纪末于海军学校引入的,这类服装款式在引入后不久便成为了流行,逐渐在孩童中成为潮流,女孩通常采用相同风格的裙子来搭配水手装。
图10:“幸子衫”样式
五、日本明治时代至近现代百年服装变迁对当代中国服装行业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但目前在服装产业的发展上仍存在较大差距[11]。目前,日本服装产业在全球占据前列,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我国服装产业想要追赶,就必须摒弃贴牌进行服装简单加工,进入服装设计与品牌建设领域。我国服装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达成服装的创意化设计,脱离大规模劳动密集产出的服装模式。
结合日本服装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发觉,对西方的借鉴和模仿并不能带领日本服装实现在世界领域上的成功。日本服装设计的成功与人生哲学、东方审美息息相关,正是以人生哲学、东方审美为核心,帮助其打破西方传统服装模式的桎梏,将西方先进技术与东方美学特点以及新型材料进行融合,并加之设计师个人的个性特点,从而让服装最终呈现别具一格的叛逆、新奇的特质。在此期间,才华横溢的日本设计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日本数百年的服装变迁也为这些顶级设计师的诞生给予了养分与土壤。异质化竞争是服装产业的核型竞争力。异质化竞争顾名思义即为异于其他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就是创新。只有创新能够实现工艺、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突破,形成服装的独特风格,最终在国际服装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日本服装产业的成功也是因为他们具有异质化[12-15]。
深刻性、丰富性、独有性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主要特性,这种特性也让其成为我国服装产业异质化发展的灵感源泉,一方面具有文化特点,另一方面则是难以被模仿。深入分析,我国服装业如若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应当深刻挖掘传统民族服饰艺术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内涵,将其与其他各国服装设计经验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服装设计风格,从而使我国服装产业实现蓬勃发展。
本文对日本明治时代至近现代数百年服装色彩感觉变迁、服装变迁及服装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出日本服装行业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崛起,是因为日本在保护传统服装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是异质化竞争的核心,我国服装产业想要在世界激烈竞争中立足,出现国际化的服装品牌,被世界所认可,就需要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凸显属于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利用传统文化的延续来塑造新的内涵,将传统与当代流行相结合,融合其他各国先进美学理念,再造出符合时下穿着及审美的服装设计。
好看很大,
上面说的很详细!
提起日本的传统服装,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千姿百态、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古诗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 始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桃山时代,人们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观看文艺演出,参加各种祭典仪式,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还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参加,增添了不少气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节”和“男孩节”,日本的母亲们都要给孩子们穿上和服,为他们祝福。

在日本,过传统的“七五三”节的时候,孩子们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带领参拜神社。

在日本,过“成人节”的时候,年满20岁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专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欢欢喜喜地去参加庆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礼,新娘要穿象征神圣、纯洁的“白无垢”(白无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时,家庭妇女,下班归来的男人,全都喜欢浴后着和服,这种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和服有密切联系。比如说日本俗版画——浮世绘中的美人画,离不开和服。再比如在戏剧中的舞蹈演员用长袖表达感情,有时演员背向观众,目的是让观众欣赏身着和服的服饰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较复杂,讲究。以妇女为例,穿和服时,最里面是贴身衬裙,其次是贴身汗衫,再其次是长衬衫,最后才是和服。然后系上“细带”与“兜包”。穿和服时,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袜,出门时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妇女着和服时,要梳上相应的头饰。

日本服装史鼎盛时期-江户时代

日本几乎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织锦、古诗、古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 始。

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服装,按行业分类。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镰仓时代,元朝统一中国,恐怕受元的影响,元朝曾连续十次浸犯曰本,为了便于战斗,服装又回复素朴,宽袖又变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二万种(本网站稍后将专题介绍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是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征。桃山时代(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著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日本和服腰后有背包,其它都跟三国时期的差不多
日系服装风格特点有哪些
日系风格是多偏向于简约甜美,其简约大方是通过衣服的设计在凸显甜美气质。日系穿搭是近几年流行的风格,现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拓展小知识:日系服装风格特点有哪些1、衣服款式简约而优雅的设计想要一件衣服变得更有质...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女性和服款式多样,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
日系服装有什么特点
日本服装特点是款式精致,甜美,尺码最适合亚洲人,日本是全世界对面料追求最“疯狂”的,一般的除了全棉,全丝,全化纤以外,喜欢多种纤维混纺以达到最佳性能,例如喜欢在羊毛大衣里添加真丝,锦纶以增加色泽,平绒外套喜欢添加...
日本人平时穿的服装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三个特点 1、裙短(2楼说的相当正确,除了混血儿,几乎清一色罗圈+萝卜腿,X形的都少见)2、耐寒(你能看见幼儿园的孩子穿着小内内,带着小黄帽由学校组织着跑步,就现下这时节)3、风格迥异,差距几乎超过十个年代…...
日韩服饰的特点是什么
例如,和服和韩服作为日本的民族传统服饰,其独特的款式和图案至今仍对日韩服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此外,日韩服饰也经常运用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面料,如刺绣、扎染等,以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总的来说,日韩服饰的特点在于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