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制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制
- 服饰因人类的需要而产生,不同时代的人们由于观念的不同,形成多种多样的服饰种类,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迁。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服饰自然也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由于中国在过去的几千年中长期处于奴隶和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服饰自然被赋予了浓厚的阶级色彩。
1、 冠巾
冠,帽子的总称。像冕、弁等等都属于冠。巾,扎在头上的织物。像帻、幞都是巾。
冠制的确立是在汉代实现的。上古时,华夏族①之冠主要从属于礼制,男子成年时皆行冠礼。汉代的冠则主要属于服制②,是身份、官职的表现。身份低微的人,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冠本为加于发髻上的一个发罩,并不覆盖整个头顶。帻则更像一顶便帽。冠和帻原本并无关联,但据说到了王莽时,因为他头秃,所以现戴帻,再加冠。后来这种戴法便普遍开来。冠和帻不能随便配合,文官戴的进贤冠要配屋顶状的介帻③,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配平顶的平上帻。此外,武士和执法人员也戴冠。
在区别尊卑方面,进贤冠上的梁虽然起一定作用,但梁数多不过三,等级的划分较粗略。
冕是古代帝王及臣僚所戴的礼冠。据《世本》中所说它始创于黄帝。《汉礼器制度》:“周之冕以木为体,广八寸(约19厘米),长一尺六寸(约39厘米),上以玄,下以熏,前后有旒。”历代一直沿用,只是略有改变。南北朝将冕板置于通天冠上。明代废除了冕服制,只有皇帝独保留衮冕,于是冕就成为皇帝的专称。冕,外黑内朱,由延、旒、笄、缨、充耳等组成。延,是覆盖与冠顶的长方形木板,前圆后方,前俯后仰,象征君主关怀百姓;笄是横贯冕与发的簪子;缨,是系冕的丝绦;充耳,串于缨上悬垂耳旁的珠子,表示君主不能轻信谗言。冕有大裘服之冕(祭天,天子戴)、衮服之冕(天子、高官戴)、氅④服之冕(侯伯戴)、毳⑤服之冕(子男戴)、玄服之冕(卿大夫戴)六种。前两种为十二旒,后四种分别为九旒、七旒、五旒、三旒。
冠的装饰中比较有特色要数清代顶上的花翎。不同的花翎代表不同的官职,如皇帝夏朝冠,背面。顶三层,前饰金佛,后饰舍林,此为舍林中饰东珠七颗;镇国公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戴双眼孔雀翎。
帻流行于汉代,其原形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国武士的头上饰以绛色帕,以表示等级的尊贵,以后有在额前部分稍加增饰,称颜题。到了汉代又将颜题加以改进,是头上覆的巾子和颜题相连,于是便成了帻。《后汉书•与服志》称:“至孝文(公元前179-157年)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后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 除了上文所说的,庶民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外,贵贱等级的区别还在于帻的颜色不同。武吏则常戴赤帻,以示勇猛威位武。
在巾的方面,除了帻之外,唐时还由鲜卑帽演变出了幞头。幞头在宋代得到了发展,至明完善。宋时,皇帝和高官戴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出,可达数尺。身份低的公差、仆役等,则多戴无脚幞头。明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是不可以戴的。
2、服
古代服装主要分为常服和法服两种。阶级性在法服上体现最为突出。
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周代的冕服制。《虞书•益稷》篇中记有:"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里所说的用五彩色施于衣裳上,即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据《虞书•益稷》中记载所说的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⑥、龙⑦、山⑧、华虫⑨、火⑩、宗彝、藻、粉米11、黼12、黻13。十二章的每一个纹样都有它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十二章花纹是寓意纹,是仰视俯察天地间万物之象择而用之于服饰上的图案的源泉,体现了早期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喜爱。统治阶级将这些图案视为阶级的划分:天子服饰可尽享十二章花纹;诸侯自龙衮而下至黼黻,士服藻、火,大夫加粉米。
明代的公服开创了在公服胸、背缀补子的先例。文官补子中饰鸟,武官饰兽。为褒奖官员的功勋,另特赐蟒、飞鱼、斗牛等服。蟒是四爪之龙,飞鱼为鱼尾有鳍之蟒,斗牛则在蟒头上加弯曲的牛角。官至极品则用玉带。所以“蟒袍玉带”就成为这时大官僚之最显赫的装束。
2、 小结
中国古代的服装制度有着一定的社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奴隶主于奴隶之间,以及封建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的等级差别上,使本来美好的事物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但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装在图案纹理、面料质地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
注:
①汉族的前身。
②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规定亲属范围指示亲等即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
③古代的一种长耳裹发巾。
④鸟类羽毛。
⑤兽毛。
⑥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
⑦龙: 能变化,象征人君应善于变化。
⑧山:取其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
⑨华虫:取其有文章(文采),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⑩火:取其明,有士卒百姓向归上命之意。
11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象征有济养之德。
12黼:即画金斧形,取其能断割之意。
13黻:作画两已相背形,其意谓君臣可相齐,同时有取臣民背恶向善的含意.
-
中国古代服饰等级观念是怎样的?服饰的材质能看出身份地位吗?
- 在中国古代,服饰不仅是遮体御寒的工具,更是社会等级与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从材质、颜色、款式到装饰,每一种服饰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1. 古代冠制的发展与完善主要发生在汉代。早期的冠饰更多是礼仪的一部分,标志着成年男子的地位。到了汉代,冠饰逐渐成为服制的一部分,成为区分身份和官职的...
-
中国古代服饰等级观念是怎样的
-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服饰等级观念非常严格,服饰的材质、颜色、图案和长度都是身份地位的体现。这种制度不仅体现了封建礼教的要求,还通过国家法律得到了强化。
-
中国古代服饰等级观念是怎样的?服饰的材质能看出身份地位吗?
-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非常鲜明并且森严的封建社会,不同等级的人在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相应的规定,并且低等级的人是不能僭越越高等级的。尤其是在衣着服饰上的规定得更加严格和鲜明。古代的服饰会通过材质、颜色、长短以及图案等方面来显示一定的等级观念。首先在衣服的材质上,古代封建社会中只有一些...
-
中国古代服饰的颜色等级划分?
- 一、在中国古代,服饰的颜色是区分社会地位和等级的重要标志。通常,皇帝、高级官员、士人、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的服饰颜色有着严格的规定,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礼仪文化。不同朝代的颜色等级制度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遵循一定的规律。二、1. 色彩与皇权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黄色和紫色是皇帝专用的色彩,...
-
中国古代服饰等级观念是怎样的
- 1、从服饰的材质来看主人的身份地位。古代只有达官贵人,皇室宗亲才有资格穿绫罗绸缎的,无身份无地位的平头老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所以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人人都是绫罗绸缎,不管达官贵人还是逛街老百姓,其实那是历史常识错误。古代老百姓有时候又叫布衣,就是因为老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2、从衣服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