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服装营销 » 服装性别转换的心理探究

服装性别转换的心理探究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09-08-31 潮流指数:1466 发布人:品牌服饰
    一、性别转换的概念
    服装的性别差异是指人类衣文化中的一个基本的差异。然而,在服饰文化上性别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男性专用的服饰,女性也可以穿用;同样,女性专用的服饰,有时男性也可以借鉴。这就是所谓服装的性别转换。
    二、性别转换的现象
    服装中的无性别风潮由来已久,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作为某种古老的习俗,在很多国家是被认可的。像苏格兰人穿褶裙一样,至今男子仍保留着穿裙子的传统习俗,他们用这种方式展示男性美,并引以为荣。追溯到古代,早在古希腊雅典的节日里,男人们就是穿上女人的衣服以示庆祝,在罗马亦有此事发生。
    服装中的性别转换现象除了演习传统习俗以外,还有的是为了达到有功利目的的功能的需要。16世纪的英格兰,男演员们为了能生动地扮演女性角色,在实际生活中也把自己当成女人,穿女人的服饰,甚至行为方式也模仿女人。18世纪曾有一法国间谍德翁因擅长男扮女装而著名,并成功地达到隐藏身份的目的。
    这种性别转换现象到19世纪则愈演愈烈,甚至逐渐开始成为一种服饰时尚,而被追捧。19世纪20年代的时髦男装女性化趋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男装主要由紧身胸衣、花边衬衫和紧身裤组成,服饰之繁琐、精致程度足以与女装相媲美。
    1851年,思想敏捷的纽约服装设计师布卢默夫人(Mrs.Amel ia J.Bloomer)就设计了一套具有东方风格的女服。其中她试图借鉴一些男装的穿法,设计了一款灯笼裤,松散而宽大,类似土耳其的服饰风格,结果遭受非议,直到近代人们才认同女人穿裤子。时至今日,我们在《新英汉词典》中还能查到“Bloomer”一词,它的解释是以短裙、灯笼裤为特征的女服。
    近代,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来女权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女性的男装化更容易被接受。其实,她们并不是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男人,而是觉得男装穿起来更舒服、更方便,甚至可以给自己平添几分职业女性聪慧、干练的感觉。
    三、性别转换的新现象——新象征主义
    新象征主义是当今青年一代正在促成的一种风格导向,它代表着对现有主流服饰的一种全新态度。这种态度是对传统意识流的否定和叛逆,是一种猎奇的心理现象。比如:在传统服饰中女性性感的重点均为胸部、脸部、肩部、腰部、胯部等,而新风格则试图对这些传统性感部位做低调处理,甚至刻意地掩盖、删截。于是大量的中性化的女性服饰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新锐女性追逐的时尚。
    随着世界大同趋势的明确,许多人已不再仅仅为吸引异性而穿着,而是希望通过服饰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潮流前沿的设计师和时尚作家们需要对潮流形象的新观念进行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亦男亦女的形象几乎令人迷失方向,因为人们难以接受;而今又出现了另一种性别——女性化男人,这种人对时装的品位是值得研究的。
    四、性别转换的心理分析
    服装是一种形式,是人类表现自我的一种手段。在人类服装文明史上,性别在服装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看出,定式化的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导致人们对于转换角色,尤其在服装上转换角色的心理变化。
   表现属于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心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研究成果是令人兴奋的,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类进步中“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人”,即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的佼佼者。以这种人作为研究案例,与弗洛伊德的临床对象和华生的概率挑选研究形成鲜明的对比。
    尤为重要的是马斯洛将人类动机进行了有机的整体分析,他从生理需要到心理需要之间找到了一种阶梯,这就是“马斯洛需要等级表”。这张表分列了我们对服饰研究的范围。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不太费力地推导一个结论:人的心理需要不仅是受简单生理需要刺激的结果,还受起源于社会并处于相对独立形态的表现意识支配。这不仅可以解释服饰现象中大量的反传统、反经验和非生理性需要的现象,而且还可以解释诸如图腾、信仰、审美个性表现、游戏以及非功利的好奇心等心理反应。这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分支,是一个尚未被人类自己完全认识到的巨大领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超乎寻常的个性思想和压抑个性的群体意识在服饰表现上,确实都具有主观上的不同倾向性。这些主观意识差异的存在,使前者在服饰行为中,具有指导潮流的开创性;后者具有追逐风尚的流行性。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个性要求日趋强烈。在现代发达国家里很难找到同一形式的着装表现,这说明只要有可能产生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人的意识表现就会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
    在马斯洛的理论中,强调了最高心理层次的表现,这实际是一种自然回归的心理转化形式,这其中已融进了大量社会性的经验。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人的内在基因所驱动的无目的性继而转变成为了明确的个性目的。在这些开创性的目的性行为中,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因子将被进一步地效仿和追逐,这种社会发展在人的头脑中的客观反映与人的生物性本能合成后,会自发地产生出一种变态意识,这种意识是原始表现冲动的变体,但它仍处在相对的独立状况之中。因为,意识一旦形成,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受社会的影响而马上变化,而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时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作为特殊心理的表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则背离社会准则强调自我,这种意识强调个性对社会的价值,它对传统意识的挑战表现了强烈的目的性要求。
    如果说,人类社会发展是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那么人的表现意识形成则是从无目的的下意识到明确目的思维的进化过程,这两个过程的演变,互相依赖、互相促进,而相对的传统服饰则是这两个过程发展中最好的历史证据。
    另一方面,人的表现欲望最容易在个性特点的服饰上找到归宿,这种特殊的审美要求,又使服装具有超功能的艺术符号特征,使服装的传统和流行现象都在这二重性的内涵中产生。在现实中人们很容易看到服装流行的趋势明显地向着周期短、变化快的方向发展。经济、科技发展快的地域,人们的内在要求的驱动力就大,服装的流行速度就快,自我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就增强。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服装的流行、服装意识的变异乃至服装性别的转化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传统和崇尚的概念是在鉴赏判断和审美中形成的。
    对服装传统和流行的研究,尤其是对超前意识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解决对于服装发展趋势的预测、消费规模的刺激和控制,以及服装生产机制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
发表服装性别转换的心理探究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