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绑定”轻纺城

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绑定”轻纺城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09-05-31 潮流指数:1255 发布人:品牌服饰

    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武学凯感觉自己从此和中国轻纺织城“绑”在一起了。“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过去只知道绍兴有着全国最大的轻纺城,但从未想过我会来到这里,并使自己的设计生涯和它系上一条纽带。”

    从今年起,武学凯就是“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的“人”了,双方签订了“名师引进协议”,后者以三年百万元的酬劳将其“留”在了柯桥。

    如今,不只是武学凯,还有计文波、金惠等,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中,已有多人携手中国轻纺城。这也预示着中国轻纺城借创意托起布上产业链已经启动。

    轻纺产业的“危”与“机”

    两年前,上海时尚创意产业界一个叫陈奇淼的年轻人走进绍兴县。身兼艺海国际集团董事、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之职的陈奇淼,为绍兴带来的是一个在中国轻纺城建立“创意产业基地”的“创意”:“只有创意,才能延伸中国轻纺城布上产业链,让中国轻纺城完成从‘卖布’向‘卖衣’的转型。”

    “恨布不成衣”。过去20多年,依赖于巨大的国际市场和外贸出口退税,绍兴纺织企业虽然不能赚取最大的附加值,但也能以低成本、低利润获得生存。

    而如今全球金融海啸,则让绍兴大批纺织出口企业身处“寒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把布变成衣”,通过向下游挺进提升附加值,不仅是企业生存之必然手段,更是中国轻纺城完成“二次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的战略构想中看见了“创意”的机遇,用建管委主任周如生的话说“挺进下游,以产业链的延伸谋求自救,将是通往‘华山’的唯一一条‘道’。而要完成这种突围与自救,必须借助创意。”

    “创意”让“一”变“六”

    经济学家郎咸平有一个著名的“6+1”理论。大意是说,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流通,还要经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6个环节,而目前中国的制造商赚取的只是制造环节的“一”,其余环节的巨大利润则拱手让人。

    中国轻纺城创意顾问陈奇淼也认为,目前国际纺织品价值链最主要的收益在于技术和品牌,两者获取的利润占产品全部利润的80%。“而绍兴的纺织企业,目前赚取的可能只是其中的20%,甚至还不到20%。”

    “我们为什么赚不到其余的80%?因为我们没有获取利润的金刚钻——创意。”陈奇淼说,所谓的创意,就是要对纺织原料、面料和服装进行技术、品牌和服装外观的创意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未来中国轻纺城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二次创业”的精髓。

    “轻纺产业是最适合做‘6+1’的产业,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创意得以实施的根本前提。”陈奇淼清楚,“创意”必须与“产业”对接才能落地,而让两者对接的关键元素是人。

    “名师战略”的“绍兴模式”

    “以中国轻纺城的产业影响力,它对国内甚至国际时尚界,都应该有更大的贡献度,而不应单单停留在制造业基地的层面。”武学凯在与中国轻纺城从接触到合作的一年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布城从“产业基地”向“创意基地”转型的力度。

    绍兴县政府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2007年底,中国轻纺城纺织创意产业基地筹委会成立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推出“名师工作室”,力邀计文波、武学凯、金惠等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入驻。

    作为中国轻纺城的创意顾问,陈奇淼是这项工作的全力推动者。绍兴不比上海,如何才能让名师根植于这块土壤?除了充分利用陈奇淼在上海时尚圈的人脉资源外,更借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做法,以大手笔的物质激励吸引创意人才。“如为他们免费提供高品质的SOHO办公区,以及给予交通费、住宿费等各项补贴。”更重要的是,绍兴县大力推动企业与设计师的对接,鼓励两者签约合作,包括研发新产品并推广自主品牌,对当年由知名设计师设计开发并拥有自主品牌的新产品,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

    “名师工作室”首批引进的四名设计师中,绝大部分已经找到对接企业。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创意基地”的逐步完善,“接下去会有更多的大学、院校、机构走进轻纺城,进行更深度的合作。更多的创意人才将会在轻纺城找到自己的价值。” 来源:生意社

发表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绑定”轻纺城的评论
侯先生
想了解贵公司产品,找合作伙伴
[回复] 时间:2018-10-11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