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全运会开幕式服装与时俱进 会徽见证时代发展

全运会开幕式服装与时俱进 会徽见证时代发展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09-10-17 潮流指数:1123 发布人:品牌服饰

  任何一个人和事物都是当时所处时代的产物,走过50年历程的全运会开幕式反映了新中国体育的进程,也是新中国60年来的缩影。不同时代的变迁都可以从历届全运会的开幕式点点滴滴中找到印记。

  着装的变迁

  从简单的棉布尼龙到高科技面料

  解读:服装装备与时俱进

  开幕式入场时运动员大多穿运动服。最早的基本上都是国产的棉布制成的运动服,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有了重量更轻的尼龙制品,进入80年代,国外品牌纷纷赞助各代表团,开幕式上运动装备也是万国货,以前一两个国产品牌打天下的时代消失了。江洪回忆说:“现在人们喜欢休闲装,但在20多年前,穿运动服走在大街上是很时尚的。尤其是穿件国外品牌的运动服,回头率会很高。我们是专业运动员,很多进口品牌运动服都是我们先穿。我记得有一次参加完全运会开幕式后,一个哥们非要穿我的运动服。看着他望眼欲穿的样子,我就给他了。说实话,当时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从上世纪60、70年代国产品牌包打天下,到80、90年代国外品牌一统江山,直至本届全运会中外品牌百花齐放。

  每届全运会运动员的服装变迁,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体育产业的衰落、奋起的奋斗史。不过,时过境迁,运动服已经不算时尚代名词了,它更多回归到体育本身,体现出专业性和高科技性。1975年,穿着尼龙运动服的三级跳远选手邹振先还记得,那时候的运动服一遇到水就会变硬,所以大量出汗后运动服贴在身上很不舒服。现在运动服不仅具有吸汗功能,还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运动员穿上它能减少空气阻力。

  声音的变迁

  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

  解读:口号变了 不变的是精神

  口号见证历史。我们很多记忆的关键词都是以往的口号。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了开幕式各代表团入场式必喊的口号。这句口号也是国人最熟知的口号,但背后的历史背景却鲜为人知。新中国早期的竞技体育还没有建立举国竞技体制,当时效仿的是前苏联的劳卫制,准确的定义是: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的体育制度,从1951年起,我国陆续建立起效仿劳卫制的体育锻炼标准,新中国首次掀起体育健身高潮,为此,1952年, 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时挥笔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题词就成了新中国体育精神内核,也成了全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时的主题口号。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废除了劳卫制,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依旧响彻在全运会开幕式的上空。王立彬曾参加了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届全运会,他说:“每当代表团走过主席台都要高喊这句口号,还伴随着挥手的动作。我喊得最响亮,我觉得这句口号永远都不过时,我们搞体育的根本目的不就是增强体质,为人服务吗!”

  全运赛会有了自己的主题口号还是从2005年的十运会开始。江苏不仅是第一个通过申办方式获得全运会举办地的东道主,还首次为赛会提出了主题口号: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本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这些口号与 当年的题词其实一脉相承,都强调体育以人为本。

  步伐的变迁

  从军人一样正步走到轻松散步

  解读:仪容姿态折射心态

  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前,全运会运动员入场式都挥动双臂,迈着整齐划一正步接受检阅。江洪参加了1987年、1993年和1997年全运会,其中前两届代表八一。“要说正步走,还得说我们八一队最标准。其他代表团都需要专门排练正步走队列,我们八一队几乎不需要,我们本身就是军人。平常早上出操,演练队列,白天训练。可以说,我们的正步走是所有代表团最规范最有气势的。每当我们八一队走过主席台,看台上的掌声最热烈。”

  入场式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与国际接轨了,队列就没有要求像军人一样正步走了,各代表团都改为常人走路方式,运动员入场如同散步。但有过那种经历的人依然怀念正步走的时代,“走正步,喊口号的时候还要同时举起右手扬臂高呼口号,表情还庄重严肃,男选手如此,穿着裙子的女选手也是如此。现在的人看我们那时候很可笑,一场体育盛会怎么搞得跟军事演习一样,但我从不觉得那是可笑的事情。那时,我还是替补门将,能代表八一队参加全运会,见识那样的大场面是很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我们的每一个正步都是发自内心的。不仅在全运会开幕式上,1987年在国外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入场式上,即使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也是迈着正步,没人不自在,反倒觉得外国代表团缺乏气势,不像样子。”

  焦点的变迁

  从足球压轴到竞技体育百花齐放

  解读:中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

  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工体召开,当时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与上万观众观看了开幕式。在进行了领导人讲话,宣布赛会揭幕,运动员入场式,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场足球比赛被当作开幕式的压轴表演节目。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夏国权曾这样兴奋地回忆道:亲眼见到了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全场观众纷纷起立鼓掌,激动万分……最后我们又看了开幕式的压轴节目,一场精彩的足球赛,由骁勇善战的八一队与顽强拼搏的广东队对阵,他们在场上左奔右突,奋力厮杀,在场观众如痴如醉,一饱眼福。

  看得出,在那个年代,足球作为第一运动的魅力依然感染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人,作为一项国家礼仪出现在开幕式上,享受着其他项目不能具备的地位。如今,足球依然是世界第一运动,但中国足球在社会生活中的口碑和影响力早已物是人非。不仅在全运会开幕式上看不到足球比赛表演,甚至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这个项目。新中国60年,全运会历史50年,各项事业在发展壮大,体育战线各行各业也在蒸蒸日上,唯独足球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会徽的变迁

  从金色的麦穗到全民健身

  解读:会徽见证体育和时代的发展

  如果说开幕式是赛会的“脸”,那么开幕式上展现的会徽就是这张脸的眼睛。我们通过这双“眼睛”可以看到全运会经历三个时代背景:一运会到五运会突出政治主题,六运会到十运会回归竞技,第十一运会竞技和全民健身并重。

  第一届全运会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开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激情,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跃进的时代背景。尽管历史证明,大跃进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但谁也无法否认那个年代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激情和美好愿景。1979年四运会的会徽更有时代寓意。会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烧的火炬组成,当时正值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火炬象征着继往开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两届全运会会徽对比不难看出,新中国经过一段挫折后,重新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强国梦的激情再次燃烧。

  1993年七运会会徽图案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由罗马字母VII(七)字变形而成;手柄成跑道造型,由两个相反的“7”字组成,点明届数。显然,这一会徽政治色彩淡化了,更突出了竞技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也从这届全运会开始,确立了全运会为奥运会练兵的奥运战略,为了适应奥运节奏,七运会与六运会间隔6年,全运会举办时间调整在每个奥运周期的第一年。这一年也是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关键年,除了会徽体现奥林匹克元素,这届全运会的会歌《五星邀五环》,表达了北京主办奥运会的愿望。

  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这届会徽寓意着全运会不仅是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竞技场,还是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运动场。在去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后,新中国体育肩负了新的使命,那就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两翼齐飞。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会徽预示着中国体育正在完成一次 “ 转身”。  来源:《华商报》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